意催生出的常见负面发言而已,甚至算不上恶毒或激烈,她做自媒体十年,对此再熟悉不过。
&esp;&esp;她也知道,只要及时澄清,甚至哪怕不澄清,这些评论不过几天就都会消失。连此刻留下评论的网友都不会记得自己几天前吃了个什么瓜、写下了什么狠话。
&esp;&esp;斯微深知这是一个客观规律,而不是什么需要她进行价值评判或自我反思的“时代积弊”,过去那么多年,写段子拍视频,她都几乎不受外界影响。可今天看见这几条评论,不知怎么,心里居然觉得很不舒服。
&esp;&esp;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钟,她选择关闭私信,退出了 app,恰好这时,收到孟杳的微信。
&esp;&esp;[你那动物园怎么了?]
&esp;&esp;这事文字解释不清楚,斯微直接给她回了视频。
&esp;&esp;“没事,就是陈港生被他朋友坑了,买了一只疫苗没打全的孔雀。”斯微开门见山,言简意赅。
&esp;&esp;“那现在怎么办?”孟杳看起来也是刚起床。她前天刚结束一部纪录片的拍摄,回东城前还特地去凤城参观了被斯微“运作”得名声大噪的“颓废动物园”,谁想到前脚刚走,后脚就出了这档子事。
&esp;&esp;“孔雀不会死,所以还好。”斯微不要她担心,所以直白地陈述最终结果。
&esp;&esp;“……”孟杳着实被她噎得无言了一阵。认识十几年了,向斯微还是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。虽然理是这么个理吧,但寻常人讲道理是一句接一句慢慢来,向斯微呢,是架把机关枪朝人突突。
&esp;&esp;孟杳最初认识她是高一,两人坐同桌。她懒散随性,斯微大气不拘泥,两人的友谊也没有任何隆重的正式的节点事件可供怀念,硬要说,那么,第一个一起去食堂的人是对方,第一个一起上厕所的人是对方,第一个一起做小组作业的人也是对方……就这样做了十几年好朋友。
&esp;&esp;孟杳起先还纳闷,向斯微这样充满“战斗性”的性格,怎么会有那样好的人缘,除了那些被她单方面“讨伐”的男生们,也没见谁和她闹过矛盾。顶多就是有一些不知何处来飘在远空中的流言,称她是个“斗士”。
&esp;&esp;后来才渐渐看明白,斯微的直接和犀利从不针对人,她是十足的“事件驱动”,对于每一件与自己有关的事情,无论大小,她都有志在必得的完成欲。但她从不要求别人也这样,某种程度上,斯微比谁都界限分明、尊重差异。
&esp;&esp;看着视频里斯微大口啃面包,孟杳逗她:“你最好不要在公关声明里这样说话哦。”
&esp;&esp;斯微耸耸肩,“公关声明轮不到我写,陈港生自己开了公众号,说不好意思再占用我的账号还害我挨骂了。”
&esp;&esp;孟杳想了想,评价道:“要不是你说他是个正直的憨憨,我可能会怀疑他这样做是为了割席分流量。”
&esp;&esp;斯微笑笑:“别人还真有可能,他是想不到这种招的。”
&esp;&esp;孟杳点头,“这样的确更好,你本来就没必要替他那个动物园当代言人。这回孔雀病了网友就这么骂你,万一以后哪只浣熊或猴子归西了呢?”
&esp;&esp;“……”斯微抬眼扫她,“你好意思说我说话直接?”
&esp;&esp;“所以说咱俩能做朋友呢。”孟杳满不在乎地玩笑。
&esp;&esp;“……有道理。”
&esp;&esp;“所以你怎么样?我看那评论区扣黑锅,阴阳怪气,挺狠的。”对此孟杳是真的有些放心不下的。多年的老友默契告诉她,这些评论和斯微大学时收到的各种猥琐侮辱的私信不一样,斯微会在意。
&esp;&esp;“关私信了,清净两天就没事了。”斯微不强装豁达,但也没有多说。
&esp;&esp;孟杳看着斯微慢悠悠喝咖啡,总想再说些什么。可各种乱七八糟的词语在肚子里转好几圈,就是凑不成一句完整的话。
&esp;&esp;斯微顶看不惯她本来“无情无义”的一个人别别扭扭地欲言又止,嫌弃地撇撇嘴,抛出重磅炸弹——“江序临要结婚了,你知道么?”
&esp;&esp;“哈?!”
&esp;&esp;看着孟杳瞬间下坠的下巴,斯微很满意地笑了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