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五百七十一章 粒粒皆辛苦 (为盟主一明扉一加更)(2 / 3)

;这还不止,王霄还下达了一道新的政令,那就是在军中的正兵,全家一直免赋税,免到退役为止。

&esp;&esp;如果是因伤退役,那就免除到死。如果是战死了,那就家中免除继承了田产的下一代的赋税到死为止。

&esp;&esp;辅兵的话,三年之后赋税减半。不过退役之后还是要继续交税。

&esp;&esp;这种政令推行下去,军中士气必然爆棚,战斗力突飞猛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&esp;&esp;当然了,军士们和百姓们都满意了,可张良范增却是直接抓瞎。

&esp;&esp;“主公,这么下去的话,咱们吃什么喝什么?”

&esp;&esp;张良直接找到了王霄,表达自己的不满“没有粮饷,大军很快就会散了。”

&esp;&esp;范增也是上前劝说“就算是为了收揽人心,也没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啊。”

&esp;&esp;王霄不生气也不着急,招手示意两位重臣“遇上事情不要慌,先坐下来喝杯酒再说。”

&esp;&esp;在这个没有快乐水,也没有唐培里侬的时代里。喝低度数的酒就成为了最大的享受。

&esp;&esp;等到两人坐下,又喝了几碗酒之后,王霄这才慢慢的做着解释。

&esp;&esp;“始皇帝开大工开戍边,天下壮丁十之七八都在服徭役。二世登基之后,穷奢极欲又开阿房宫,天底下的田地哪还有精壮耕种。原本就收不到多少粮食,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民变。干脆不收了招揽民心岂不是更好。”

&esp;&esp;壮丁的确是大都被征发了,可老弱妇孺还是在的。

&esp;&esp;这时代的老弱妇孺们可没现代世界那样娇气,都是全家一起上阵去伺候田地。

&esp;&esp;虽然辛苦虽然累,虽然精耕细作的田亩少了,粮食收获也少了。可最起码还能有些收货,不至于干脆的饿死。

&esp;&esp;为什么陈胜吴广区区数百人,却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壮大到数十万之众,横扫多郡甚至攻入了关中。那是因为胡亥赵高这种蠢货,就连百姓手中这最后的口粮都要夺走。

&esp;&esp;大秦不让百姓活下去,那百姓当然是要和大秦拼命了。

&esp;&esp;“主公。”张良放下酒碗说“这些我们都知道。现在的问题在于,不收赋税粮食怎么来。”

&esp;&esp;“不是还有官田吗。”

&esp;&esp;此时全天下的人口数量,大致是在三千万左右。这个数量绝对不算多,尤其是对比田亩数来说,甚至说是少的。

&esp;&esp;而且秦灭六国之后,很多无主之地都被收为官田,所以官田的面积极大。

&esp;&esp;“项王。”范增跟上苦笑“官田的确是很大,也足够支持军用。可是,官田没人耕种呐。”

&esp;&esp;秦时耕种的流程是这样的。

&esp;&esp;春耕的时候,农民下地一遍遍的翻地,是很仔细的那种。

&esp;&esp;翻地非常幸苦非常累,让人直不起腰来的那种。

&esp;&esp;之后是落种,一颗一颗的落。

&esp;&esp;你以为这就完了,可以安心等待秋收?

&esp;&esp;做梦呐。

&esp;&esp;之后就是精心照料小幼苗了。

&esp;&esp;首先是浇水,这可不是有水渠直接往田地里灌水的那种。而是用肩膀去抬水,然后用葫芦瓢一瓢一瓢的去浇水。

&esp;&esp;田地里不只是有粮食,还有各种杂草。

&esp;&esp;浇水的时候粮食在长,杂草也在长。所以必须一根根的蹲在田地里拔出杂草。

&esp;&esp;还有就去去除害虫,但凡是能吃粮食的虫子都得弄死。

&esp;&esp;正所谓日出而作,日落而归。天亮的时候人就得在田里了,忙到天黑才能回家。

&esp;&esp;小心翼翼的伺候到这种程度,等到秋收的时候才能有收获。

&esp;&esp;也是因为如此,哪怕是一个壮劳力,一年撑死也就是照顾好十几亩的田地。一家子男女老幼一起上,几十亩就到头了。

&esp;&esp;家中田地多的,那就干脆直接散养。

&esp;&esp;就是抛种子进去,之后什么都不管不顾。说不定秋收的时候还能收获个十斗八斗的。

&esp;&esp;“百姓们连自己家的田都种不过来了,哪里还有人手去种官田的。”

&esp;&esp;“简单。”王霄对此早有应对“百姓不来种,那就让军士们去屯田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